大家好,今天小编关注到一个比较有意思的话题,就是关于白城至灵石火车路线的问题,于是小编就整理了1个相关介绍白城至灵石火车路线的解答,让我们一起看看吧。
为什么我感觉山东,河南,安徽的方言很相似,而山西一个省却有很多种方言?
为什么我感觉山东,河南,安徽的方言很相似,而山西一个省却有很多种方言?
首先说一下,我是山西的,我上大学那会,一个宿舍有4个山西的,平遥的,有吕梁的,有运城的,还有我晋中的,到了外面属于老乡,但是说起家乡话居然相互听不懂,一脸懵逼。当时到湖北念书,湖北不论是仙桃还是荆门,襄樊的都说的当地话,居然人家能毫无障碍的沟通,我就纳闷了。
就我们这个小县城,用别人的话说就是偏远地区,说十里不同音有些夸大,但是各个村的俗语,习惯,习俗都有些不一样。
我妹远嫁到运城,妹夫爸妈第一次到我家来提亲,我爸妈与妹夫爸妈都不会普通话,根本没法沟通,只能靠动作猜,后来干脆靠两个孩子转达吧。
搞笑的是,我们去榆次,太原都说的普通话,因为用方言真是太难沟通了。
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情况呢?
一,交通不便导致沟通的不方便。山西主要是山地、丘陵和谷地。在父母辈往上的那辈人基本上有很少能走出去,基本上一辈子都没有离开过出生地,长此以往就形成固定的生活方式和方言。可以说是封闭的地理环境是晋语区语言具有明显保守性的重要原因。
二,纵观历史,从东汉以来,山西地理封闭,远离战乱,成为匈奴、羯和鲜卑,突厥沙陀人,女真等少数民族内迁的集中地,使得山西成为我国北方民族大融合的重要基地,语言融合不可避免。
三,古山西的各地都有过辉煌的历史,比如太原,由于商业发达,宋代就已经成为当时北方的商业贸易中心。古山西都觉得自己很了不起,不会去其他地方主动交流沟通。
《史记·货殖列传》说三河是“天下之中”,“土地狭小,民人众”,经济、文化都比较发达。“三河”有相当一部分今属于晋语区及其相邻地区。“三河”中的“河东”,指的就是今山西省南部地区。“三河”中的“河内”指的就是今河南省黄河以北的部分地区。
四,山西地理位置居中,人类进化史比较靠前,流出人口多,流入人口少。所以初始语言多,部落多,所以就导致方言多种的情况。
综上所述,山西是多民族的聚集地,多语言,多习俗就不可避免。又加上独特的地理位置,导致交通不发达,就造就了方言不同的现象。
山西多种方言?明明就是晋语为主,晋西南少许官话。
而且晋语的范围就是春秋晋国为基础以及后期三晋(赵、韩、魏)拓展后的大致范围,晋语区东起太行山、西近贺兰山、北抵阴山、南至黄河汾渭河谷。
你说的多种方言是不是就像你家和你隔壁的邻居家不同的音调当成了多种方言?
虽然山西方言多,但是如果从听得懂的话可以划分几块,大同独立出来,这语种和内蒙集宁、乌兰察布、还有河北张家口这个一个语系。朔州和忻州的西八县一个语系,忻州忻府区、定襄五台和太原、晋中差不多相互能听懂。临汾独立语系吧,长治晋城相互能听懂。运城偏陕西关中口音,吕梁北部和晋西北口音一样,中部靠晋中这是晋中太原口音,南部偏临汾。就是阳泉比较别扭吧,不太清楚随哪[捂脸][捂脸][捂脸]
以上我说的是方言类似相互能听懂,可不是说完全一样的方言,毕竟山西好多地方十里不同音
作为山西人,我真的可以说,这是真的,我是运城人,但是我到太原基本听不懂他们的方言,来太原十年了才慢慢习惯;
后来去大同,更是经常不明白对方意思而闹笑话…
究其原因,第一:山西地理上被大山阻隔,北有雁门恒山山脉;南有中条山,东边太行,西边吕梁,夹杂中间小山脉,盆地众多,交通不便,古时候人活动范围小,交流不变,也就形成了自己独立的体系。
第二,山西是古时候民族融合的前沿阵地,五胡乱华,五代十国中的少数民族都是山西建立***,晋北更是民族融合聚集地,古时候都是中原文化的***;语系里有很多少数民族的方言…
第三: 经济文化的不平衡。运城临汾跟西安;晋城长治跟郑州,朔州大同跟北京,唯独太原带着小弟忻州和吕梁;交流不多也就沟通少,方言更是差别更大。
晋语本就是北方一独立体系,里面还不包括运城临汾,所以,听不懂正常。
谢谢,希望给你解释清楚了…
这个原因很简单。
山东,河南,安徽地形以平原为主,交通相对便利,人口流动频次高。在语言上势必会互相影响,这样语言在一定程度上就有了共通性,所以方言相似。
山西以山地居多,彼此之间交通不便,交流不够。独立发展的情况下,自然差异较大。
到此,以上就是小编对于白城至灵石火车路线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希望介绍关于白城至灵石火车路线的1点解答对大家有用。